]
课题专栏
以非遗“彩布拧台”为载体, 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
发布时间:2020-06-16 17:19:19   浏览次数:次 

                                                                                                                     邯山区北张庄学区      李涛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国宝贵的文化财富之一,我国五千年的古老文明,漫长的农耕文化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民间文化艺术资源。邯山区大隐豹村的“彩布拧台”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大隐豹村一种具有独特艺术性的传统手工技艺,是指在木搭戏台骨架的基础上,采用各色花布拧扎成一个有很高艺术欣赏价值的玲珑多姿的仿古戏楼。其高超的技艺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隐豹学校在学生中广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教育活动,对尊重、保护、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学校对非遗校园传承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品德修养、文明礼仪等方面阐述德育在非遗校园传承中的渗透。

关键词:非遗传承,彩布拧台,小学生品德素养。

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亦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 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社会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应遵循“保护、传承、发展”的原则。 作为文化传承主阵地的学校应当说是最理想的场所。 拧彩布戏楼时,全村人都会主动加入其中,一般情况下,由民间艺人组织一个临时机构,发动大家准备相关物资而后各家各户"攒布"送到"布房",由专人负责登记上帐,布上缀名以便用后归还。然后,送到"花草房"里由巧手的村民分出各色花布,根据需要拧出各种图形以备用,待栽好架杆便开始拧台。此项活动需大量的人工、布匹、绳子、架板等物,均由各家各户及附近村庄捐助,充分体现了大隐豹村的淳朴民风,同时极大地增强了人们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情趣与情感,弘扬了我国的“诚、仁、礼、智、信”等传统优良品质。 我校以“活态传承、重在落实、德育渗透”为主题的非遗校园传承活动正在有序的开展,让同学们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人类文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特色引入,建立非遗校园传承推进机制,拓展学生品德教育空间,如何让这些优秀的民间文艺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如何把“彩布拧台”引入校园,让其扎根校园,在传承中发扬、在传承中创新? 我校以合作共享为品德教育的新载体,多措并举,学做并重,在开展非遗校园传承体验活动中,努力探索特色教育发展之路,进一步推进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1.了解家乡文化,渗透合作共享互助的品德教育

拧彩布戏楼时,全村人都会主动加入其中,人们有布出布,无布出力,全体老少共同参与,根据需要拧出各种图形以备用,待栽好架杆便开始拧台。此项活动需大量的人工、布匹、绳子、架板等物,均由各家各户及附近村庄捐助,充分体现了大隐豹及周边村的淳朴民风,同时极大地增强了人们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学校积极与非遗传承人建立传承共建关系,组织学生参观、听讲解、阅资料、观图片、看演示,让学生了解村民勤劳俭朴、大公无私,合作共享的精神。

2. 聘请非遗传承人,建立“彩布拧台”传承基地。

为了让“非遗教育”有阵地、有实效,使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成为“有源之水”,为了突出办学特色,彰显办学个性,我校聘请大隐豹村非遗传承人为我校特聘辅导员,依托队科室建立非遗校园传承的基地。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根据“彩布拧台”制作环节的简易程度,根据年级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并且正在完善“彩布拧台”学校特色课程教材,作为我校重点的校本课程加以推进。 每一个小动物的制作过程,都需要全体学生动手参与其中,共同出力,分工合才能完成。使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受到合作、互助的精神的熏陶和感染,从而激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获得丰富的艺术感受,无形中提高了审美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体现了品德育人功能的最大化。 同时我校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各班级间师生资源共享,互相合作,共同进步,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有效地增强了“彩布拧台”文化的育人功能, 对于营造学校德育氛围,探索在学校课堂中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凸显其传承功能,发挥出在传承与发扬的作用。

二、活化非遗精神,助力德育教育

1.艺术节,我校根据“彩布拧台”在各年级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有趣的故事,编辑成小品《让美在心中流动》通过小品展演积极体现了彩布拧台就是要让孩子在创作和制作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互相帮助,以手工劳动为主,发挥大家惊人的艺术创造性,并且锻炼孩子的细心,和严肃的创作态度。任何一件手工作品,都是一种复杂的结构创造活动,从初步的选料、设计、制作,到不断的 修改和完善的全过程,充满了创造的精神,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交融,达到素质培养上的独特优势,起到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手工制作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过程,每一件作品不是一个人能独立完成的,必须在其他人的帮助下进行。教师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们互相帮助,互相指导,在不知觉中培养了学生互助的思想品质。

2.文明言行默化,小作品制作完成,教师要主动清理讲台桌上剩余的彩布和碎布,有用的收集起来,无用的顺手扔进相应的垃圾桶,不用说话,学生就会跟着做。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师顺手捡起学生掉在地上的笔、本轻放于他的课桌上,他就会牢记在心上,并会帮别人捡笔,捡本……养成帮助别人的好习惯。我们教师生活上的小节不忽视,学生文明礼仪就会很快养成。 要求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以对自己负责为起点,学会修身;以对家庭负责为基点,学会孝敬;以对学习负责为支点,学会求知;以对他人负责为出发点,学会合作;以对集体负责为凝聚点 ,学会关心;以对社会负责为制高点,学会感恩。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加强学生“言、行”等方面的自身修养,使其从关心自己的人品、学业、健康、前途到自爱、自尊、自立、自强,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我们要让非物质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传承非遗的重要性和意义,让这一民间艺术奇葩能在我们的校园继续传承、发展下去,焕发出新的光华,绽放出新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内涵。我们更要在传承的过程中,培养同学们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品德修养、文明礼仪。逐步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

 

Copyright © www.hdsbzzxq.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10-6093630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北张庄  邮箱:Bzzxq666@163.com   冀ICP备16010911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202000828号

以非遗“彩布拧台”为载体, 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

发布时间:2020-06-16 05:19:19  浏览次数:

                                                                                                                     邯山区北张庄学区      李涛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国宝贵的文化财富之一,我国五千年的古老文明,漫长的农耕文化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民间文化艺术资源。邯山区大隐豹村的“彩布拧台”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大隐豹村一种具有独特艺术性的传统手工技艺,是指在木搭戏台骨架的基础上,采用各色花布拧扎成一个有很高艺术欣赏价值的玲珑多姿的仿古戏楼。其高超的技艺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隐豹学校在学生中广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教育活动,对尊重、保护、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学校对非遗校园传承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品德修养、文明礼仪等方面阐述德育在非遗校园传承中的渗透。

关键词:非遗传承,彩布拧台,小学生品德素养。

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亦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 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社会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应遵循“保护、传承、发展”的原则。 作为文化传承主阵地的学校应当说是最理想的场所。 拧彩布戏楼时,全村人都会主动加入其中,一般情况下,由民间艺人组织一个临时机构,发动大家准备相关物资而后各家各户"攒布"送到"布房",由专人负责登记上帐,布上缀名以便用后归还。然后,送到"花草房"里由巧手的村民分出各色花布,根据需要拧出各种图形以备用,待栽好架杆便开始拧台。此项活动需大量的人工、布匹、绳子、架板等物,均由各家各户及附近村庄捐助,充分体现了大隐豹村的淳朴民风,同时极大地增强了人们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情趣与情感,弘扬了我国的“诚、仁、礼、智、信”等传统优良品质。 我校以“活态传承、重在落实、德育渗透”为主题的非遗校园传承活动正在有序的开展,让同学们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人类文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特色引入,建立非遗校园传承推进机制,拓展学生品德教育空间,如何让这些优秀的民间文艺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如何把“彩布拧台”引入校园,让其扎根校园,在传承中发扬、在传承中创新? 我校以合作共享为品德教育的新载体,多措并举,学做并重,在开展非遗校园传承体验活动中,努力探索特色教育发展之路,进一步推进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1.了解家乡文化,渗透合作共享互助的品德教育

拧彩布戏楼时,全村人都会主动加入其中,人们有布出布,无布出力,全体老少共同参与,根据需要拧出各种图形以备用,待栽好架杆便开始拧台。此项活动需大量的人工、布匹、绳子、架板等物,均由各家各户及附近村庄捐助,充分体现了大隐豹及周边村的淳朴民风,同时极大地增强了人们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学校积极与非遗传承人建立传承共建关系,组织学生参观、听讲解、阅资料、观图片、看演示,让学生了解村民勤劳俭朴、大公无私,合作共享的精神。

2. 聘请非遗传承人,建立“彩布拧台”传承基地。

为了让“非遗教育”有阵地、有实效,使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成为“有源之水”,为了突出办学特色,彰显办学个性,我校聘请大隐豹村非遗传承人为我校特聘辅导员,依托队科室建立非遗校园传承的基地。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根据“彩布拧台”制作环节的简易程度,根据年级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并且正在完善“彩布拧台”学校特色课程教材,作为我校重点的校本课程加以推进。 每一个小动物的制作过程,都需要全体学生动手参与其中,共同出力,分工合才能完成。使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受到合作、互助的精神的熏陶和感染,从而激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获得丰富的艺术感受,无形中提高了审美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体现了品德育人功能的最大化。 同时我校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各班级间师生资源共享,互相合作,共同进步,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有效地增强了“彩布拧台”文化的育人功能, 对于营造学校德育氛围,探索在学校课堂中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凸显其传承功能,发挥出在传承与发扬的作用。

二、活化非遗精神,助力德育教育

1.艺术节,我校根据“彩布拧台”在各年级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有趣的故事,编辑成小品《让美在心中流动》通过小品展演积极体现了彩布拧台就是要让孩子在创作和制作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互相帮助,以手工劳动为主,发挥大家惊人的艺术创造性,并且锻炼孩子的细心,和严肃的创作态度。任何一件手工作品,都是一种复杂的结构创造活动,从初步的选料、设计、制作,到不断的 修改和完善的全过程,充满了创造的精神,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交融,达到素质培养上的独特优势,起到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手工制作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过程,每一件作品不是一个人能独立完成的,必须在其他人的帮助下进行。教师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们互相帮助,互相指导,在不知觉中培养了学生互助的思想品质。

2.文明言行默化,小作品制作完成,教师要主动清理讲台桌上剩余的彩布和碎布,有用的收集起来,无用的顺手扔进相应的垃圾桶,不用说话,学生就会跟着做。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师顺手捡起学生掉在地上的笔、本轻放于他的课桌上,他就会牢记在心上,并会帮别人捡笔,捡本……养成帮助别人的好习惯。我们教师生活上的小节不忽视,学生文明礼仪就会很快养成。 要求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以对自己负责为起点,学会修身;以对家庭负责为基点,学会孝敬;以对学习负责为支点,学会求知;以对他人负责为出发点,学会合作;以对集体负责为凝聚点 ,学会关心;以对社会负责为制高点,学会感恩。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加强学生“言、行”等方面的自身修养,使其从关心自己的人品、学业、健康、前途到自爱、自尊、自立、自强,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我们要让非物质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传承非遗的重要性和意义,让这一民间艺术奇葩能在我们的校园继续传承、发展下去,焕发出新的光华,绽放出新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内涵。我们更要在传承的过程中,培养同学们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品德修养、文明礼仪。逐步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