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专栏
从传统文化中寻找 农村小学阶段德育教育支撑点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0-11-16 09:40:39   浏览次数:次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      编号:1704106

 

 

 

 

 

从传统文化中寻找

农村小学阶段德育教育支撑点的探究

 

 

       

 

 

 

 

 

 

 

邯郸市邯山区北张庄学区(滏河学校)课题组

主持人:邢  

2020年11月20日)

 

 

 

 

 

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农村小学阶段德育教育支撑点的探究

 

[摘要]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是对现实德育育提出的新要求。农村小学阶段学生德育养成是关乎学生素养形成的关键,学校教育中如何强化德育教育,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让学生的德育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构建健康的人际关系,关乎学生未来从家庭、学校走向社会的基础。学校应该积极拓展资源,特别是从传统文化中寻找适合学生德育教育的资源,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情景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在案例中培养德育品质,在各种场景中有正确的行为表现。当前,农村学生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互联网快速发展,极大的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孩子们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思潮和生活方式的负面影响,面对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环境,要求我们培养大量德才兼备的人才,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党和国家的文化强国战略对大力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邯山区提出了“邯山德育教育年”的目标要,一年见成效,三年出成果,也为我们德育教育的开展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我们通过在农村小学阶段推行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提升学生的德育品质,培树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传统文化  农村小学阶段  德育教育  支撑点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本课题研究是根据对农村小学阶段德育现状的调查基础上,确定问题进行的研究。本课题为河北省级一般性课题。经过2018-2020年历时三年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和收获,具有一定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1.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的资料表明,把“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农村小学阶段德育教育支撑点的探究”作为课题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还较少,并且目前许多专家学者对于这方面的探究还处于理论阶段,许多老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支离破碎。

2.本课题提出的意义

时代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十九大报告为我们德育教育吹响了号角,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助推剂。

今年以来,我们邯山区提出了“邯山德育教育年”的目标要一年见成效,三年出成果,也为我们德育教育的开展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

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是对现实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当前,农村学生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互联网快速发展,极大的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孩子们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思潮和生活方式的负面影响,面对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环境,要求我们培养大量德才兼备的人才,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党和国家的文化强国战略对大力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小学生现状: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冲击,农村小学阶段学生道德素质总体水平不高,德育教育的手段匮乏、单一,部分学生生存观念发生改变,精神匮乏、品德下降、不思进取、不知敬老、不知爱国。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人员对农村30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能说出四个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

喜欢看传统经典书籍的

喜欢看新闻的

经常帮助人的

喜欢看恶搞片的

知道父母生日的

帮父母长辈洗一次脚的

16%

6%

5%

6%

90%

21%

1%

通过调查不难发现,长期以来学校德育的支撑点建立在支离破碎的具体点上,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案和方法。而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和精髓,是经历了五千年的积淀,是经历了大量实践证明的,是我们德育教育的良药。为顺应人才需求,亟待扭转小学生这一现状。

3.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德育研究和传统文化研究的相关内容不少,但是对二者进行有效融合却相对较少;中学、大学阶段相关研究较多,小学阶段研究较少;传统文化研究较多,而德育的具体行为研究较少;城市研究较多,农村研究相对较少。为此,本课题希望通过以课题带动研究,以研究促进学校德育建设提升,最重要的是提升农村小学阶段学生德育素质的明显提升。这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而且也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影响到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和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长远的社会价值,有利于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

4.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探究出具体支撑点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把传统文化的精华提纯后融入到德育教育中,探究家校社会相结合的德育模式。

3)本课题将力争在创设情境德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道德素养进行提升。

4)把德育教育与现代自媒体网络平台相结合,使德育教育得到更广泛的内化。

二、研究内容、目标、思路

1.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具体内容:

    爱党爱国爱人民、勤俭自立、珍爱生命、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诚实守信、文明上网。

2)家庭美德具体内容:

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男女平等,家庭和睦、勤俭节约、邻里团结等。

3)社会公德具体内容:

热心公益、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守规则、遵纪守法等。

4)环境道德具体内容:

爱护环境、节约资源、植树造林、主动减少垃圾等。

以上德育具体内容,主要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找到适合培育学生德育的载体,的具体内容如下:

1)从《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传统经典中探寻德育教育支持点的情境和途径。(2)从唐诗宋词中体会高尚的人文情怀。(3)从邯郸文化中寻找燕赵大地慷慨悲歌的爱国热情,从革命传统教育中寻找爱国主义教育的支点。(4)从邯郸乡土文化中寻找作为邯郸人的历史血脉根源。(5)从传统节日中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通过对本课题的探究,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从而实现“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目标,形成一套相对系统,完善的学生德育培育方法,有良好的效果。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活动探究总结北张庄学区小学生在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2)通过活动探究总结提升学生道德素养方面的特点和规律;(3)通过具体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提升道德素养;(4)总结出每个阶段,不同年级学生参加的实践活动;(5)制定出学生道德素养提升的具体、系统的实施方案;(6)制定学生德育评价方案,本区域内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明显提高。

3.研究思路

1)研究方法:运用调查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道德水平存在状况及成因。

运用情景法,选取有典型的情景,对学生进行情景体验教育。

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总结,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以改进研究方法。

实验的方法,采用行动情景研究法,它通过对群体和个案研究的学生实施序列化的转化措施,进行前后对比。

2)研究的对象:调查的对象:北张庄学区1—6年级的学生。研究的对象:北张庄学区1—6年级的学生。

三、课题具体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11-2018.4)

为开展本课题研究做好思想、人员、组织的前期工作,创设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条件。

(1)成立课题小组,撰写申请书等。

(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组织开题工作。

(3)进行本课题开展具体实施的宣传,使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了解并认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8.4-2020.4)

(1)制定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内容,撰写课题实施方案。

(2)开展系列学生德育活动、搜集学生活动德育案例,《德育教育案例资源库》。

(3)制定学生德育提升评价方案。

3.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20.4-2020.11)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和整

(2)《提升学生道德素养论文集》。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建立相应的德育交流平台。

以文件形式形成具体的德育实施方案。

进行研究结论的最终论证,准备结题相关工作。

(3)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

我们课题组经过收集整理出有价值的实施案例,对课题研究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为了验证指导策略的有效性,我们课题组进一步关注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相融合的方向分析并进行讨论,运用这样的大融合理念让德育教学不再只是单一的教学活动,我们将通过对课例分析和整理,并作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载体及呈现形式

    德育教育有别于其它教育,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在学科教育的基础上更应该有自己的教育属性,其特点是理论内化于心行动外显于行,所以活动设计以传统文化为载体,通过各种活动来呈现学生德育素养的形成过程。

1.课例教学。

如课例:“用经典修身  以文化养德——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实践”

课堂中措施和方法体现:通过对经典文本中美德文化的学习,能够准确记忆、诵读经典文本,能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使用相关礼仪,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创设在具体情境中恰当运用礼仪的方法,学习运用讲故事、演讲等在小组或班级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健康的德育观。通过美德文化的学习体验,感受传统美德中蕴含的文化魅力,养成感恩、诚信、谦逊等优秀品质,将自身修养融入家国情怀与文化传承之中。在实现上述目标的过程中,运用了记忆、诵读传统美德文化文本,了解和掌握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相关礼仪,时时处处以较高的道德水平要求自己。通过创设情境法、感受体验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潜移默化德育素养。

教学设计共有四部分:新课导入:诵劝学,聊文化;温成语,修德行;习太极,怡身心;懂礼仪,贵知行。

2. 活动教育:围绕课题开展的特色教育活动。

第一类活动:我是国学传承人。

    从荀子《劝学》这一邯郸传统经典诵读为载体,体会古人圣贤的德育品质。

邯郸成语课堂实录:学习和德育有关的邯郸成语。如:《负荆请罪》、《将相和》等。通过学习邯郸成语或情景剧表演,让学生从成语中领悟到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不畏强暴、机智勇敢,不计个人得失的高尚品质。

第二类活动:从唐诗宋词中体会高尚的人文情怀。

讲述诗词故事,书写唐诗宋词,感受爱国情怀。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唐诗宋词里的人文情怀,从时代特色、历史背景、诗人身世、创作经历等角度,为青少年讲述蕴藏在古典诗词背后或伟大、或感人、或有趣的故事,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内涵、精神与品格。

第三类活动:从邯郸文化中寻找燕赵大地慷慨悲歌的爱国热情,从革命传统教育中寻找爱国主义教育的支点。

邯郸的重要历史人物:如荀子、赵武灵王、秦始皇等。

利用刘村红色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到冀晋鲁豫烈士陵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观看红色电影感受燕赵大地慷慨悲歌的爱国热情。

学习北羊井、银豹等村史,包括非遗彩布拧台。

第四类活动:从邯郸乡土文化中寻找作为邯郸人的历史血脉根源。

大明烧鸡(美食文化)、鸡泽辣椒、永年大蒜、魏县鸭梨、北张庄学校粮食粘贴画:学生制作过程、作品照片;二十里铺学校剪纸:学生制作过程、作品照片;隐豹学校拧布戏台:学生制作过程、作品照片;西孙庄:廉颇墓、郑陈岗:赵王城遗址等,从这些乡土文化中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第五类活动:从传统节日中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春节:一家人团团圆圆,一起吃饺子体会出浓浓亲情。清明节:祭祀活动也是一种感恩教育,清明节祭祖也是一种孝文化,向已逝的亲人、祖先送上思念与敬意。中秋:带领学生吃月饼、踏青、赏月等让学生在与亲人朋友相互表达关心、祝福和思念的时候,感悟亲情、学会感恩父母与朋友。重阳节:蕴含着感恩和孝道,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送上一杯茶、洗洗脚、捶捶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第六类活动:环境道德:爱护环境、节约资源、植树造林、主动减少垃圾等。植树节:开展植树造林、爱绿护绿。积极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教育、志愿服务等活动。开展回收废旧废旧电池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命,热爱劳动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七类活动:劳动实践基地基地系列活动资料,培养学生爱劳动的品德。

3.形成的资料: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包括文本、图片、课件、视频等。资料同时还包括论文集、德育案例集、讲课实录、德育评价方案等资料。例如:检测课题的开展效果。举行升旗仪式时:国歌响起时,老师学生站立不动的比例数是否增多。家庭美德: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学生在家中是否尊敬父母、力所能及的做家务、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等数据统计比较课题开展后的效果。学校学生的个人品德:见到老师和同学问好情况统计、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生完成情况统计、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同学间矛盾纠纷率的下降、感恩父母的教育统计率是否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统计是否提升。资料包括调查问卷、调研报告分析等。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

我们根据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现实德育育提出的新要求。结合邯山区提出了“邯山德育教育年”的目标要,一年见成效,三年出成果的实施方案。不同的年级开展不同的德育活动,我们通过在农村小学阶段推行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提升学生的德育品质,培树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通过内容的分析我们课题组最终确立德育不仅是思政课的任务而是所以学科和老师的共同目标。在此思路下我们以活动加案例为依托,以传统文化为载体,以交流促进提升,通过研究反思探讨来整理出教学融合中在各方面教师需要关注的内容,以及指导思路。通过深入研究来提高教师融合的思维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能力。内容如下:

1)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具体内容:

    爱党爱国爱人民、勤俭自立、珍爱生命、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诚实守信、文明上网。

2)家庭美德具体内容:

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男女平等,家庭和睦、勤俭节约、邻里团结等。

3)社会公德具体内容:

热心公益、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守规则、遵纪守法等。

4)环境道德具体内容:

爱护环境、节约资源、植树造林、垃圾分类、节约粮食等。

以上德育具体内容,主要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找到适合培育学生德育的载体,的具体内容如下:

1)从《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传统经典中探寻德育教育支持点的情境和途径。(2)从唐诗宋词中体会高尚的人文情怀。(3)从邯郸文化中寻找燕赵大地慷慨悲歌的爱国热情,从革命传统教育中寻找爱国主义教育的支点。(4)从邯郸乡土文化中寻找作为邯郸人的历史血脉根源。(5)从传统节日中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案例探讨如下:

以思政学科融合教学的研究案例来分析得出结论: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提升责任感。

教学过程如下:

课前三分钟让同学们熟悉多媒体PPT学习目标以及重点难点。

1.导入:《三个和尚动画》

师:看完漫画后你有何感想?

生:学生讨论思考并回答。

师: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请同学们思考,怎样才会有水喝?

(意图:引出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责任?)

生:……(三个和尚应该分工合作,都做好自己的事情。)

2.知识落地:责任的含义。

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

师:请大家看第一个“探究与分享”,请你续写爸爸的话。

生:……(再次落实到责任,以学生个体回答为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责任是怎样产生的?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小组合作探究(第二个研究与分享),并完成下面这些责任来自哪里?

设计意图:即让学生完成合作,又完成对课本知识(责任的来源)的落实。

生:小组讨论,并看书找相关知识点。

师:每个小组派代表完成。

生:……(他人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等)

3.游戏:谁来比划谁来猜。

设计意图: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明确责任分工,让大家体会到不同角色承担不同责任,进而共同完成任务,上升到角色与责任的关系。

分组:第一组词语:  高兴   母亲   责任

      第二组词语: 哭泣   父亲   角色

      第三组词语: 愤怒   学生   作业

(活动规则:每个小组出两名代表,一个比划包括语言,一个来猜,在一分钟之内完成三个词语)

要让同学们在游戏结束后,体会到要想完成任务,必须是一个团队的力量,我们在社会生活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不同角色

师:出示表格,请同学们完成。(不同角色承担不同责任)

角色

承担的责任

子女

 

学生

 

社会成员

 

中华儿女

 

同学们阅读课本P66最后一段,用2分钟时间完成该表格。(意图:回归教材,归纳总结)

生:到实物展台进行展示。

4.自己对自己负责。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阶段我们的角色都不同,但是无论什么角色,我们都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下面请同学们看一张漫画《啃老族》,多媒体显示。

1)“啃老”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2)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抱着这么大的孩子你有什么感想?

师:同学们展开小组讨论,交流2分钟,小组代表汇报结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生:……(学生可从以下方面作答:1.劳动力和资源的闲置,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2.影响社会和家庭的稳定,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感谢:1.要对自己负责,要对家庭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2. 克服对父母长辈的依赖心理,勇于面对困难,自立自强,做生活的强者。)

师:同学们,刚才啃老族中的主人公就是不负责的体现。我们作为社会成员,一定要对自己负责,那么对自己负责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67,找出我们现在应该做的。

生:……(完成作业、信守承诺、认真做事等。)

师:我们只有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才有能力有资格承担起时代和国家赋予的使命。

5.游戏:你是我的眼。

师:游戏规则:一名同学蒙住眼睛,另一名同学手不能用,共同完成在黑白上写字任务。

第一组:我的角色和责任。

第二组:责任你我他。

生:同学们合作完成。

师:请同学们谈谈体会。学生主要从合作,别人为自己提供的帮助等方面谈,体现出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很多人为我们负责。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68,因为很多人为我们负责,所有我们也要对他人负责。

生:读课本,找出相应内容。

师:我们知道了要对他人负责人,但是怎样才是对他人负责?小组讨论,在书上划出相应内容。同时讨论下面的表格,同学们谈感受。

生:学生阅读课本P69,划出相应内容,落实课本知识。并研讨下列表格。

为你付出的人(或曾经帮助过你的人)

感人的事情

你的感受

你想怎样

回报他们

父母

 

 

 

老师

 

 

 

同学

 

 

 

朋友(或他人)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帮助和服务,他们的辛勤付出,才换来我们的幸福生活。为此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的学习,更应该努力拼搏才能赢得美好的明天。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个漫画:螺丝钉。多媒体播放。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后思考,结合本节课《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中所学知识,写出不少于50字的小感想。

题目是:我从螺丝钉的责任中想到的……

    生:1-2人到实物展台展示。

师:我们每一个人只有做好应尽的责任,我们的社会才能正常运转,我们的国家才会蓬勃发展,我们才能获得幸福美好的生活。

    通过本课例教学,学生认识到责任是什么,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性,逐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培树责任感,这是道德品质提升的基础。

    课例分析:  用经典修身  以文化养德  ——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实践

通过本课例,较好的实现了用传统文化拓展德育教育的载体和资源,在具体创设的情境中,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的品德,达到知与行的有效统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经典文本中美德文化的学习,能够准确记忆、诵读经典文本,能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使用相关礼仪,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在具体情境中恰当运用礼仪的方法,学习运用讲故事、演讲等在小组或班级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美德文化的学习体验,感受传统美德中蕴含的文化魅力,养成感恩、诚信、谦逊等优秀品质,将自身修养融入家国情怀与文化传承之中。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记忆、诵读传统美德文化文本,了解运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相关礼仪,时时处处以较高的道德水平要求自己。

难点:养成感恩、诚信、谦逊等优秀品质,将自身修养融入家国情怀与文化传承之中。

学习方法:创设情境法、感受体验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学习准备:多媒体、ppt、道具

新课导入:诵劝学,聊文化

师:同学们,两千多年前,我们邯郸出了一位先贤圣哲,他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劝戒曰“学不可以已”,他就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荀子。

【屏显诵读】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师:同学们诵读出了字里行间的万千气象,感情充沛,韵味十足。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1:学习需要一点一点积累,坚持不放弃。

2:我觉得这里也在说我们的道德品质,也需要一点一点积累,最终积善成德。

师:两位同学都很有自己的见地。上下五千年,深厚的传统文化塑造了我们中华民族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优秀的道德品质。

温成语,修德行

师:平易近人、彬彬有礼、大公无私、光明磊落,同学们,在老师的举例中你发现了什么?

1:您说的都是成语。

2:这些成语告诉我们应该做怎样的人。

师:大家真是慧眼识珠。成语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它浓缩着先人伟大的智慧与教诲。作为成语之乡的小代言人,你还知道哪些彰显了我们中华民族美好道德品质的成语吗?

【屏显】温成语,修德行——成语我知道

1:在学校我们应该孜孜不倦的学习。

2:在家里我们要尊老爱幼。

3:待人接物要真心实意。

4:一言九鼎,史记中记载赵国的平原君说话非常有分量,这个成语现在的意思是讲我们做人做事要诚信。

5:我也知道一个和平原君有关的成语,毛遂自荐,讲的是平原君门下的毛遂自告奋勇去楚国求兵解围,我们也要像毛遂那样勇敢自信。

6:大家不要忘了咱们邯郸著名的回车巷的故事,负荆请罪,廉颇知错就改,我觉得他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毫不逊色于蔺相如。

师:同学们发言精彩极了,而且大家彼此之间能够洗耳恭听,颇有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之风。廉颇可是战国的四大名将啊,你觉得他为什么能够屈尊请罪呢?

1:他知道自己与蔺相如争功不对,是个诚实的人,所以去请罪。

2:蔺相如回避廉颇,不与他争,因为他俩起争端,秦国就会趁虚而入了,蔺相如给他做了榜样。

师:两位同学从负荆请罪的成语中领悟了很深刻的道理,廉颇蔺相如最终都舍弃小我,从大局考虑,因为他们心中有国家,这就是我们中华文化中伟大的家国情怀。

生:我们去参观晋察冀烈士陵园瞻仰时,听了烈士们英勇牺牲的事迹,也深深感受到了这样的家国情怀。

师:是的,你说得太好了。正因为我们的家国文化传承的强大基因,才使得中华文明绵亘五千年,成为央央礼仪之邦。

习太极,怡身心

师:在悠久的中华文化中,有一项我们每天都接触到的传统文化项目,你猜是什么?

1:太极拳。

2:这是我们学校的特色文化。

师:是的,太极文化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它的“天人合一”理念,阴阳互动的思维方式,塑造着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

【小组展示】

我们班的“太极文化”小组,特别深入地研究了“24式简化太极拳”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们研究成果发布会吧。

研究一组:我们小组主要从太极拳姿势进行研究。我们发现“24式简化太极拳”的起势、搂膝拗步、海底针等姿势,是特有的屈膝动作,太极所有动作都没有笔直站立,有的需要屈膝,有的需要弓步,有的还需要蹲身,在这些姿势中蕴含了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正如成语“雅量容人”“屈己尊人”一样,是谦卑的优良品质。

研究二组:我们小组从太极动作角度进行研究。我们发现,太极动作是连贯性的,前一个动作顺势会产生下一个动作,一套太极拳打下来如行云流水,没有动作的断开。我们还发现,太极的动作又是互为对称统一的。例如左揽雀尾、右揽雀尾、右蹬脚、左蹬脚、左下势独立、右下势独立、左右穿梭,这些动作左右对称,对立统一。这与我们的“天人合一”的文化如出一辙,在太极文化的影响下,我们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虽然有时如左右矛盾,但终归能够找到相互理解的通道,建立融洽的关系。

研究三组:我们小组是三组,所以从数字方面进行了哲学探讨。我们发现,太极文化中,对“三”这个数字情有独钟。你看,野马分鬃有三次抱球姿势,搂膝拗步有三次“出步屈肘”和“弓步搂推”,云手也有三次。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三”呢?我们觉得这和数字“三”代表的哲学含义有关。三,是天地人三才的代表,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对于万物来说很重要,我们应该看到自己的价值,相信自己,肯定自己,因为在哲学意义上,我们这些万物平等,都生于三,最终归于道。

师:同学们的研究真是太精彩了!原来我们每天打太极拳,还有这么丰富的内涵,表演的同学也表现的很精彩,看来太极文化已经深深扎根在大家的心中,在我们的做事、做人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们。希望大家继续深入研究太极文化,发扬太极精神,推广太极,让更多人的身心得到滋养浸润。

懂礼仪,贵知行

师:每天清晨,当同学们迎着朝阳走进校园的时候,“崇德向学,知行育人”八字校训,提醒着每一位知行少年时时事事做到“知行合一”。让我们跟随“知行君”的脚步,体验身边的礼仪与美德。

【播放视频】《知行君的一天》第1场:入校时,主动接受体温检测、消毒,主动向老师问好,积极回答问题,帮助同学做卫生。

师:同学们,看了这个小视频,你对知行君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

1:我觉得知行君非常有礼貌,因为他主动向老师问好。这个我也能做到。

2:他接受体温检测、酒精消毒,遵守纪律,我们每天进校时都能做到。

师:大家观察的非常仔细,接受体温检测、严格执行“两点一线”,不仅是遵守疫情防控纪律的良好行为,更是体现了对生命敬畏的高尚品德。

3:他主动帮助同学做卫生,热爱劳动,乐于助人,我虽然每次都认真做值日,但是很少主动帮助他人,我应该向知行君学习。

4:老师,我有一个疑问,我看到他上课多次举手回答问题,这也是美德吗?

师:你真是善于思考的好同学,这个发现值得思考。我们来看这两段经典:

【屏显诵读】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

释义: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

释义:做人不讲礼,就不能生存;做事不讲礼,就没有成就;国家不讲礼,就不得安宁。

师:同学们,从经典中我们知道,一个具有美德的人,也一定是懂礼仪、有礼貌的人,知行君积极回答问题,是他尊敬老师课堂礼仪的表现。你还知道哪些课堂礼仪以及校内礼仪吗?

【屏显】请小组合作制作礼仪清单并分享。

1.课堂不规范行为清单

2.课堂礼仪清单

3.校园内不规范行为清单

4.校园内礼仪清单

师:通过分析清单,我们又重温了课堂和校园礼仪,大家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这也是优秀的个人品质。相信在这次分享后,我们都能成为讲礼仪、懂礼貌的知行君。

接下来知行君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播放视频】《知行君的一天》第2场:中午放学铃声一响,知行君恨不得一下子就飞回家里去,因为今天中午,全家人要为爷爷过生日。刚进家门,知行君就收到了妈妈的紧急任务:小君,你负责安排一下餐桌哦!

师:同学们,你能帮帮小君吗?

【方位图】请将知行君的家人安排到恰当的位置,并说一说理由。

1:我觉得爷爷作为寿星应该坐在最里面,因为我爷爷过生日的时候就坐在最里面。

2:奶奶年纪大,也应该坐在里面位置。

3:我常常挨着爷爷坐,所以在爸爸和爷爷之间。

师:同学们生活经验丰富,观察生活也非常仔细,大家提到的年龄辈分大的人和小孩坐在里面,这个“里”,是与门的位置“外”相对应的,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以“面朝房门为尊”,小孩子安排在里面也比较安全,体现了我们国家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师:安排好了座次,知行君帮助妈妈把美味佳肴端上餐桌,全家人坐在一起,尽享天伦之乐。同学们,你有没有在生活中观察到我们吃饭时的一些礼仪呢?

1:我知道小孩在餐桌上不能胡乱抢菜,那样不礼貌。

2:吃饭时嘴巴最好不要发出声音,因为我小时候吃饭时声音很大,妈妈总是提醒我。

3:我也是在妈妈的提醒下改掉了这个不好的习惯。

4:小孩在吃饭时说话也不好,不仅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不利于消化,而且嘴里嚼着东西说话也不礼貌。

师:这位同学真是博古通今,这正是孔子所说的“食不言寝不语”,同学们懂得的餐桌礼仪真不少,老师有一个疑问,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那就是在你家里,“吃饭”这件事是怎样开始的呢?

1:我没有注意过,大概是全家人都坐在餐桌前就开始吃了吧。

2:我家的习惯是,每次都是爸爸说“开动了”,我们就一起开吃。

3:我的奶奶住在我家,每次吃饭时,都是奶奶先开始吃,我和爸爸妈妈再开始吃。

师:听了同学们的讲述,看来开始“吃饭”这件事也真是一件不简单的事呢!你对刚才三个家庭的就餐习惯,有哪些自己的看法呢?

1:我觉得奶奶先开始比较好,因为这体现了对长辈的尊重。

2:我也认为是这样,我家只有爸爸妈妈和我,今天晚餐时,我想请爸爸妈妈先开始吃,我再开始。

师:真是不错的发现,一个人的美德,常常体现在一些小事和小细节上,就餐时,等待长辈先动筷子,就是尊敬长辈的体现。大家猜一猜知行君做到了吗?

生:一定是做到了,因为他非常有礼貌,也懂很多礼仪。

师:我相信你们猜的是对的。在疫情期间,知行君又学习了一项新的美德,看看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

【播放视频】知行君和爸爸妈妈在公园散步,去之前提醒爸爸妈妈戴口罩。在公园里,看到有人要把口罩扔到垃圾桶,知行君便提醒他要将口罩放到专用口罩回收垃圾桶,实行口罩垃圾分类管理。

1:废弃的口罩上有很多细菌病毒,随便扔掉会造成污染,别人接触了也很危险。

2:我们在学校里学习了口罩分类知识和垃圾分类知识,但是很多大人不知道正确的做法,我们要像知行君那样提醒他们。

师:同学们讲得很对,疫情期间,做好口罩分类回收,是对他人生命安全的负责任的表现,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防疫责任,是个人的良好道德,也是一种社会公德。

【小任务】知行君在小公园里发现废弃口罩回收的垃圾桶和普通的垃圾桶没有显著的区别,所以他特别想委托同学们,帮他设计一个废弃口罩垃圾桶的标识和处理废弃口罩的方法介绍,一起贴在垃圾桶上。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和团队精神,一起合作完成吧!

【展示】从设计理念、图案内容、特色等方面进行展示。

课堂小结: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传统文化中遨游,发现了其中承载的许多美德。这些美德令我们认识了自己,也指出了未来努力的方向。对于以后自己的品德修养,你有怎样的计划吗?

1:我想多读书,尤其多多研读传统经典,从中汲取更多的影响,成为更好的人。

2:我在家里还要再加强自律,不做被宠坏的小公主,尤其要讲究餐桌礼仪。

3:我也要像知行君那样,把废弃口罩回收的知识告诉身边更多的人,为我们尽快战胜疫情做出自己的贡献。

师:看到大家有如此深刻的认识,老师真是为你们高兴。相信大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习得更多的美德,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崇德向学、知行合一”的美德少年!期待你们更美好的明天!

六、研究成效

通过三年多的课题研究,农村小学阶段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有了明显提升,学校已呈现出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如今,大多数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在规范着他们的言行。广大学生树立了热爱祖国,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家乡不懈努力的美好愿景;在集体活动中,形成了团结互助、合作友好的良好风尚;在学校,养成了尊敬师长、关心同学、诚实守信、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和勤奋好学、刻苦努力的良好学习态度;在社会树立了遵守社会公德、善用礼貌用语、不讲粗话、热爱环境的文明生活方式;在家里,见到客人能主动打招呼、问好,与父母、长辈说话能做到彬彬有礼,举止文雅等良好的道德情操。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以传统国学经典、传统节日、邯郸文化、邯郸乡土文化为基点,开展"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农村小学阶段德育教育支撑点"系列活动。通过认真剖析其中蕴涵的道德伦理、精神气质、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并加以提炼、概括,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活动,让学生全体参与,进行规范道德行为,增强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高尚道德品质。通过全面、系统的德育活动的开展,逐步培养了学生优秀道德品质,凸显出了我们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有效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提高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1.传统文化和学校德育相融合,形成德育教育有效途径

1)传统经典成为德育教育的支撑点。

优秀传统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沉淀于历史长河,而又升华于现代社会,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通过开展“诵读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我传承”、“弘传统,诵经典”等活动,加强优秀文化熏陶,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同时将国学学习与语文、数学、道德与法制、科学、美术、音乐、综合实践等学科相结合,注重学科整合和渗透。各班制订了学习计划,在黑板上开辟一小块专栏,安排专人将每周(每天)的学习国学内容写在专栏上,语文教师负责检查落实。每天利用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诵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国学经典,鼓励学生利用路队、节假日坚持学习、每天诵读国学经典二十分钟。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爱,让诵读经典之风充满校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使之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支撑点。读经诵典,培育心灵,吸取营养,开发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奠定终生发展的基础,营造儒雅高洁的校园文化。

2)优秀的唐诗宋词提升了学生的高尚人文情怀。

中华上下五千年,祖先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璀璨的诗词名句。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华优秀文化精髓的体现,名言警句又是祖先智慧的结晶。它们韵律工整,言辞优美,寓意深刻,给人以启迪。在德育工作中巧用古诗词和名言警句,不仅能让学生继承中国的文化瑰宝,而且在教育效果上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满招损,谦受益。”、“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等,这些古诗词名句内在蕴藏的美,打开了学生的心扉,激发了心灵的共鸣,进一步提升了学生自身的道德素养。

学校通过“诗词大会”、“诗词演讲比赛”、“我是诗词小达人”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既增加了同学们的兴趣,又使学生明白诗词蕴含的教育意义。让学生徜徉在古人创设的氛围中,感知美,鉴赏美,不但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心性和人文情怀,而且调动了学生求知的乐趣,提高了德育教育效果。

2.传统节日和学校德育相融合,增强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如“春节”、“元宵节”蕴含着道德礼仪、价值观念和民族文化;“清明节”传承着感恩和缅怀;“端午节”弘扬着着爱国和忠贞;“重阳节”倡导着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中秋节”引导着向善、向美、和谐、美好、团结,这些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具有它独特的德育价值。

学校根据每个传统节日的特点,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春节习俗我传承”、“团团圆圆过元宵”、“温情端午,粽享未来”、“清明时节,缅怀先烈”、“重阳助老”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体验,在教育中增长知识,在节日中丰富情感,在实践中养成品德。

3.邯郸文化与学校德育相融合,凝练出爱国教育支点

邯郸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成语典故之乡”,在邯郸悠久历史的进程中,孕育并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这是先人留给我们后代子孙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邯郸文化留下了多达1500余条成语典故,其中负荆请罪、黄粱美梦、邯郸学步、胡服骑射、完璧归赵、毛遂自荐、纸上谈兵等,均映射出邯郸文化底蕴的厚重。邯郸也有许多因历史成语典故而得名的文物古迹,比如学步桥、回车巷、吕仙祠、廉颇墓、毛遂墓等,都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校开展了“邯郸文化伴我行”、“邯郸成语我知道”“传承古赵文华,续写爱国情怀”等活动,使学生不仅感受到邯郸文化的博大精深,还激发了学生民族自信心和历史责任感。学校利用晨读时间为学生讲解邯郸历史上出现的文化名人、名臣功相、文化成就,使学生积累了深厚的文化潜能。以史为鉴,以贤为师,以圣为模,这对于启迪学生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积极为振兴中华而勤奋读书,具有重要意义。

4.邯郸乡土文化和学校德育相融合,提炼出有效教育模式

邯郸乡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德育价值,他是老百姓衣食住行和日常生活凝结出来的行为规范和言行准则,他潜移默化着影响着农村的孩子们,因此农村学校的德育教育和乡土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北张庄镇隐豹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彩布拧台”具今已有600年历史,它采用各色花布拧扎成具有很高艺术欣赏价值的玲珑多姿的仿古戏楼,其高超的技艺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艺术创造力;北张庄镇西孙庄村用荆条、铁丝的编织技艺;北张庄镇北张庄村的种子画技艺等等都蕴涵着浓厚的乡土文化。为培养农村孩子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北张庄学区利用学校这块教育阵地,组织力量定期开展乡土文化学习,让乡土文化教育走进学校课堂,以激励全体农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豪情壮志,牢固树立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人文理想。

七、最终成果

(一)《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农村小学阶段德育教育支撑点的探究》课题研究报告。(二)整理形成了《提升学生道德素养论文集》、《德育教育案例资源库》。(三)建立相应的德育交流平台。(四)形成具体的德育实施方案。

八、本课题研究的反思

农村小学阶段德育教育是一项漫长的工程,更是循序渐进的工作,本课题今后仍需要解决的问题:

1.如何提高家庭、社会的文明及道德素养程度,形成社会、家庭、学校的德育教育持续合力。

2.如何进行网络德育教育引导。网络改变了人的交流方式,它是一把“双刃剑”,给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3.如何使德育教育在实践环节中不脱节。德育教育偏重理论学习,而忽视了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作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先。面对目前农村德育教育的现状,我们期望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拓宽了本学区教师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渠道与途径,完善了评价的方法、内容、形式,进一步发挥了德育阵地对培养当代社会所需要的德才兼备型人才奠基作用,努力形成了在小学阶段提升学生德育素养的良好氛围。

在这里我代表课题组,向社会作出承诺,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创新,努力推广本课题制定的目标和任务,为德育教育增砖添瓦!

 

主要参考资料:

①2020年教育部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通知②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③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④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4]4号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社科[2014]3号⑦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⑧《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荀子《劝学篇》。⑨《唐诗》、《宋词》。⑩《邯郸文化志》《赵国史话》等。 

 

Copyright © www.hdsbzzxq.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10-6093630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北张庄  邮箱:Bzzxq666@163.com   冀ICP备16010911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202000828号

从传统文化中寻找 农村小学阶段德育教育支撑点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0-11-16 09:40:39  浏览次数: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      编号:1704106

 

 

 

 

 

从传统文化中寻找

农村小学阶段德育教育支撑点的探究

 

 

       

 

 

 

 

 

 

 

邯郸市邯山区北张庄学区(滏河学校)课题组

主持人:邢  

2020年11月20日)

 

 

 

 

 

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农村小学阶段德育教育支撑点的探究

 

[摘要]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是对现实德育育提出的新要求。农村小学阶段学生德育养成是关乎学生素养形成的关键,学校教育中如何强化德育教育,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让学生的德育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构建健康的人际关系,关乎学生未来从家庭、学校走向社会的基础。学校应该积极拓展资源,特别是从传统文化中寻找适合学生德育教育的资源,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情景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在案例中培养德育品质,在各种场景中有正确的行为表现。当前,农村学生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互联网快速发展,极大的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孩子们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思潮和生活方式的负面影响,面对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环境,要求我们培养大量德才兼备的人才,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党和国家的文化强国战略对大力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邯山区提出了“邯山德育教育年”的目标要,一年见成效,三年出成果,也为我们德育教育的开展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我们通过在农村小学阶段推行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提升学生的德育品质,培树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传统文化  农村小学阶段  德育教育  支撑点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本课题研究是根据对农村小学阶段德育现状的调查基础上,确定问题进行的研究。本课题为河北省级一般性课题。经过2018-2020年历时三年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和收获,具有一定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1.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的资料表明,把“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农村小学阶段德育教育支撑点的探究”作为课题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还较少,并且目前许多专家学者对于这方面的探究还处于理论阶段,许多老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支离破碎。

2.本课题提出的意义

时代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十九大报告为我们德育教育吹响了号角,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助推剂。

今年以来,我们邯山区提出了“邯山德育教育年”的目标要一年见成效,三年出成果,也为我们德育教育的开展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

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是对现实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当前,农村学生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互联网快速发展,极大的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孩子们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思潮和生活方式的负面影响,面对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环境,要求我们培养大量德才兼备的人才,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党和国家的文化强国战略对大力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小学生现状: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冲击,农村小学阶段学生道德素质总体水平不高,德育教育的手段匮乏、单一,部分学生生存观念发生改变,精神匮乏、品德下降、不思进取、不知敬老、不知爱国。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人员对农村30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能说出四个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

喜欢看传统经典书籍的

喜欢看新闻的

经常帮助人的

喜欢看恶搞片的

知道父母生日的

帮父母长辈洗一次脚的

16%

6%

5%

6%

90%

21%

1%

通过调查不难发现,长期以来学校德育的支撑点建立在支离破碎的具体点上,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案和方法。而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和精髓,是经历了五千年的积淀,是经历了大量实践证明的,是我们德育教育的良药。为顺应人才需求,亟待扭转小学生这一现状。

3.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德育研究和传统文化研究的相关内容不少,但是对二者进行有效融合却相对较少;中学、大学阶段相关研究较多,小学阶段研究较少;传统文化研究较多,而德育的具体行为研究较少;城市研究较多,农村研究相对较少。为此,本课题希望通过以课题带动研究,以研究促进学校德育建设提升,最重要的是提升农村小学阶段学生德育素质的明显提升。这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而且也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影响到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和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长远的社会价值,有利于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

4.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探究出具体支撑点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把传统文化的精华提纯后融入到德育教育中,探究家校社会相结合的德育模式。

3)本课题将力争在创设情境德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道德素养进行提升。

4)把德育教育与现代自媒体网络平台相结合,使德育教育得到更广泛的内化。

二、研究内容、目标、思路

1.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具体内容:

    爱党爱国爱人民、勤俭自立、珍爱生命、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诚实守信、文明上网。

2)家庭美德具体内容:

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男女平等,家庭和睦、勤俭节约、邻里团结等。

3)社会公德具体内容:

热心公益、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守规则、遵纪守法等。

4)环境道德具体内容:

爱护环境、节约资源、植树造林、主动减少垃圾等。

以上德育具体内容,主要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找到适合培育学生德育的载体,的具体内容如下:

1)从《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传统经典中探寻德育教育支持点的情境和途径。(2)从唐诗宋词中体会高尚的人文情怀。(3)从邯郸文化中寻找燕赵大地慷慨悲歌的爱国热情,从革命传统教育中寻找爱国主义教育的支点。(4)从邯郸乡土文化中寻找作为邯郸人的历史血脉根源。(5)从传统节日中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通过对本课题的探究,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从而实现“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目标,形成一套相对系统,完善的学生德育培育方法,有良好的效果。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活动探究总结北张庄学区小学生在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2)通过活动探究总结提升学生道德素养方面的特点和规律;(3)通过具体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提升道德素养;(4)总结出每个阶段,不同年级学生参加的实践活动;(5)制定出学生道德素养提升的具体、系统的实施方案;(6)制定学生德育评价方案,本区域内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明显提高。

3.研究思路

1)研究方法:运用调查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道德水平存在状况及成因。

运用情景法,选取有典型的情景,对学生进行情景体验教育。

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总结,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以改进研究方法。

实验的方法,采用行动情景研究法,它通过对群体和个案研究的学生实施序列化的转化措施,进行前后对比。

2)研究的对象:调查的对象:北张庄学区1—6年级的学生。研究的对象:北张庄学区1—6年级的学生。

三、课题具体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11-2018.4)

为开展本课题研究做好思想、人员、组织的前期工作,创设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条件。

(1)成立课题小组,撰写申请书等。

(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组织开题工作。

(3)进行本课题开展具体实施的宣传,使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了解并认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8.4-2020.4)

(1)制定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内容,撰写课题实施方案。

(2)开展系列学生德育活动、搜集学生活动德育案例,《德育教育案例资源库》。

(3)制定学生德育提升评价方案。

3.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20.4-2020.11)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和整

(2)《提升学生道德素养论文集》。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建立相应的德育交流平台。

以文件形式形成具体的德育实施方案。

进行研究结论的最终论证,准备结题相关工作。

(3)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

我们课题组经过收集整理出有价值的实施案例,对课题研究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为了验证指导策略的有效性,我们课题组进一步关注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相融合的方向分析并进行讨论,运用这样的大融合理念让德育教学不再只是单一的教学活动,我们将通过对课例分析和整理,并作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载体及呈现形式

    德育教育有别于其它教育,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在学科教育的基础上更应该有自己的教育属性,其特点是理论内化于心行动外显于行,所以活动设计以传统文化为载体,通过各种活动来呈现学生德育素养的形成过程。

1.课例教学。

如课例:“用经典修身  以文化养德——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实践”

课堂中措施和方法体现:通过对经典文本中美德文化的学习,能够准确记忆、诵读经典文本,能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使用相关礼仪,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创设在具体情境中恰当运用礼仪的方法,学习运用讲故事、演讲等在小组或班级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健康的德育观。通过美德文化的学习体验,感受传统美德中蕴含的文化魅力,养成感恩、诚信、谦逊等优秀品质,将自身修养融入家国情怀与文化传承之中。在实现上述目标的过程中,运用了记忆、诵读传统美德文化文本,了解和掌握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相关礼仪,时时处处以较高的道德水平要求自己。通过创设情境法、感受体验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潜移默化德育素养。

教学设计共有四部分:新课导入:诵劝学,聊文化;温成语,修德行;习太极,怡身心;懂礼仪,贵知行。

2. 活动教育:围绕课题开展的特色教育活动。

第一类活动:我是国学传承人。

    从荀子《劝学》这一邯郸传统经典诵读为载体,体会古人圣贤的德育品质。

邯郸成语课堂实录:学习和德育有关的邯郸成语。如:《负荆请罪》、《将相和》等。通过学习邯郸成语或情景剧表演,让学生从成语中领悟到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不畏强暴、机智勇敢,不计个人得失的高尚品质。

第二类活动:从唐诗宋词中体会高尚的人文情怀。

讲述诗词故事,书写唐诗宋词,感受爱国情怀。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唐诗宋词里的人文情怀,从时代特色、历史背景、诗人身世、创作经历等角度,为青少年讲述蕴藏在古典诗词背后或伟大、或感人、或有趣的故事,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内涵、精神与品格。

第三类活动:从邯郸文化中寻找燕赵大地慷慨悲歌的爱国热情,从革命传统教育中寻找爱国主义教育的支点。

邯郸的重要历史人物:如荀子、赵武灵王、秦始皇等。

利用刘村红色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到冀晋鲁豫烈士陵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观看红色电影感受燕赵大地慷慨悲歌的爱国热情。

学习北羊井、银豹等村史,包括非遗彩布拧台。

第四类活动:从邯郸乡土文化中寻找作为邯郸人的历史血脉根源。

大明烧鸡(美食文化)、鸡泽辣椒、永年大蒜、魏县鸭梨、北张庄学校粮食粘贴画:学生制作过程、作品照片;二十里铺学校剪纸:学生制作过程、作品照片;隐豹学校拧布戏台:学生制作过程、作品照片;西孙庄:廉颇墓、郑陈岗:赵王城遗址等,从这些乡土文化中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第五类活动:从传统节日中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春节:一家人团团圆圆,一起吃饺子体会出浓浓亲情。清明节:祭祀活动也是一种感恩教育,清明节祭祖也是一种孝文化,向已逝的亲人、祖先送上思念与敬意。中秋:带领学生吃月饼、踏青、赏月等让学生在与亲人朋友相互表达关心、祝福和思念的时候,感悟亲情、学会感恩父母与朋友。重阳节:蕴含着感恩和孝道,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送上一杯茶、洗洗脚、捶捶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第六类活动:环境道德:爱护环境、节约资源、植树造林、主动减少垃圾等。植树节:开展植树造林、爱绿护绿。积极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教育、志愿服务等活动。开展回收废旧废旧电池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命,热爱劳动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七类活动:劳动实践基地基地系列活动资料,培养学生爱劳动的品德。

3.形成的资料: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包括文本、图片、课件、视频等。资料同时还包括论文集、德育案例集、讲课实录、德育评价方案等资料。例如:检测课题的开展效果。举行升旗仪式时:国歌响起时,老师学生站立不动的比例数是否增多。家庭美德: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学生在家中是否尊敬父母、力所能及的做家务、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等数据统计比较课题开展后的效果。学校学生的个人品德:见到老师和同学问好情况统计、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生完成情况统计、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同学间矛盾纠纷率的下降、感恩父母的教育统计率是否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统计是否提升。资料包括调查问卷、调研报告分析等。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

我们根据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现实德育育提出的新要求。结合邯山区提出了“邯山德育教育年”的目标要,一年见成效,三年出成果的实施方案。不同的年级开展不同的德育活动,我们通过在农村小学阶段推行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提升学生的德育品质,培树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通过内容的分析我们课题组最终确立德育不仅是思政课的任务而是所以学科和老师的共同目标。在此思路下我们以活动加案例为依托,以传统文化为载体,以交流促进提升,通过研究反思探讨来整理出教学融合中在各方面教师需要关注的内容,以及指导思路。通过深入研究来提高教师融合的思维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能力。内容如下:

1)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具体内容:

    爱党爱国爱人民、勤俭自立、珍爱生命、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诚实守信、文明上网。

2)家庭美德具体内容:

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男女平等,家庭和睦、勤俭节约、邻里团结等。

3)社会公德具体内容:

热心公益、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守规则、遵纪守法等。

4)环境道德具体内容:

爱护环境、节约资源、植树造林、垃圾分类、节约粮食等。

以上德育具体内容,主要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找到适合培育学生德育的载体,的具体内容如下:

1)从《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传统经典中探寻德育教育支持点的情境和途径。(2)从唐诗宋词中体会高尚的人文情怀。(3)从邯郸文化中寻找燕赵大地慷慨悲歌的爱国热情,从革命传统教育中寻找爱国主义教育的支点。(4)从邯郸乡土文化中寻找作为邯郸人的历史血脉根源。(5)从传统节日中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案例探讨如下:

以思政学科融合教学的研究案例来分析得出结论: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提升责任感。

教学过程如下:

课前三分钟让同学们熟悉多媒体PPT学习目标以及重点难点。

1.导入:《三个和尚动画》

师:看完漫画后你有何感想?

生:学生讨论思考并回答。

师: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请同学们思考,怎样才会有水喝?

(意图:引出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责任?)

生:……(三个和尚应该分工合作,都做好自己的事情。)

2.知识落地:责任的含义。

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

师:请大家看第一个“探究与分享”,请你续写爸爸的话。

生:……(再次落实到责任,以学生个体回答为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责任是怎样产生的?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小组合作探究(第二个研究与分享),并完成下面这些责任来自哪里?

设计意图:即让学生完成合作,又完成对课本知识(责任的来源)的落实。

生:小组讨论,并看书找相关知识点。

师:每个小组派代表完成。

生:……(他人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等)

3.游戏:谁来比划谁来猜。

设计意图: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明确责任分工,让大家体会到不同角色承担不同责任,进而共同完成任务,上升到角色与责任的关系。

分组:第一组词语:  高兴   母亲   责任

      第二组词语: 哭泣   父亲   角色

      第三组词语: 愤怒   学生   作业

(活动规则:每个小组出两名代表,一个比划包括语言,一个来猜,在一分钟之内完成三个词语)

要让同学们在游戏结束后,体会到要想完成任务,必须是一个团队的力量,我们在社会生活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不同角色

师:出示表格,请同学们完成。(不同角色承担不同责任)

角色

承担的责任

子女

 

学生

 

社会成员

 

中华儿女

 

同学们阅读课本P66最后一段,用2分钟时间完成该表格。(意图:回归教材,归纳总结)

生:到实物展台进行展示。

4.自己对自己负责。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阶段我们的角色都不同,但是无论什么角色,我们都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下面请同学们看一张漫画《啃老族》,多媒体显示。

1)“啃老”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2)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抱着这么大的孩子你有什么感想?

师:同学们展开小组讨论,交流2分钟,小组代表汇报结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生:……(学生可从以下方面作答:1.劳动力和资源的闲置,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2.影响社会和家庭的稳定,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感谢:1.要对自己负责,要对家庭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2. 克服对父母长辈的依赖心理,勇于面对困难,自立自强,做生活的强者。)

师:同学们,刚才啃老族中的主人公就是不负责的体现。我们作为社会成员,一定要对自己负责,那么对自己负责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67,找出我们现在应该做的。

生:……(完成作业、信守承诺、认真做事等。)

师:我们只有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才有能力有资格承担起时代和国家赋予的使命。

5.游戏:你是我的眼。

师:游戏规则:一名同学蒙住眼睛,另一名同学手不能用,共同完成在黑白上写字任务。

第一组:我的角色和责任。

第二组:责任你我他。

生:同学们合作完成。

师:请同学们谈谈体会。学生主要从合作,别人为自己提供的帮助等方面谈,体现出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很多人为我们负责。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68,因为很多人为我们负责,所有我们也要对他人负责。

生:读课本,找出相应内容。

师:我们知道了要对他人负责人,但是怎样才是对他人负责?小组讨论,在书上划出相应内容。同时讨论下面的表格,同学们谈感受。

生:学生阅读课本P69,划出相应内容,落实课本知识。并研讨下列表格。

为你付出的人(或曾经帮助过你的人)

感人的事情

你的感受

你想怎样

回报他们

父母

 

 

 

老师

 

 

 

同学

 

 

 

朋友(或他人)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帮助和服务,他们的辛勤付出,才换来我们的幸福生活。为此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的学习,更应该努力拼搏才能赢得美好的明天。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个漫画:螺丝钉。多媒体播放。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后思考,结合本节课《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中所学知识,写出不少于50字的小感想。

题目是:我从螺丝钉的责任中想到的……

    生:1-2人到实物展台展示。

师:我们每一个人只有做好应尽的责任,我们的社会才能正常运转,我们的国家才会蓬勃发展,我们才能获得幸福美好的生活。

    通过本课例教学,学生认识到责任是什么,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性,逐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培树责任感,这是道德品质提升的基础。

    课例分析:  用经典修身  以文化养德  ——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实践

通过本课例,较好的实现了用传统文化拓展德育教育的载体和资源,在具体创设的情境中,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的品德,达到知与行的有效统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经典文本中美德文化的学习,能够准确记忆、诵读经典文本,能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使用相关礼仪,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在具体情境中恰当运用礼仪的方法,学习运用讲故事、演讲等在小组或班级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美德文化的学习体验,感受传统美德中蕴含的文化魅力,养成感恩、诚信、谦逊等优秀品质,将自身修养融入家国情怀与文化传承之中。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记忆、诵读传统美德文化文本,了解运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相关礼仪,时时处处以较高的道德水平要求自己。

难点:养成感恩、诚信、谦逊等优秀品质,将自身修养融入家国情怀与文化传承之中。

学习方法:创设情境法、感受体验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学习准备:多媒体、ppt、道具

新课导入:诵劝学,聊文化

师:同学们,两千多年前,我们邯郸出了一位先贤圣哲,他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劝戒曰“学不可以已”,他就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荀子。

【屏显诵读】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师:同学们诵读出了字里行间的万千气象,感情充沛,韵味十足。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1:学习需要一点一点积累,坚持不放弃。

2:我觉得这里也在说我们的道德品质,也需要一点一点积累,最终积善成德。

师:两位同学都很有自己的见地。上下五千年,深厚的传统文化塑造了我们中华民族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优秀的道德品质。

温成语,修德行

师:平易近人、彬彬有礼、大公无私、光明磊落,同学们,在老师的举例中你发现了什么?

1:您说的都是成语。

2:这些成语告诉我们应该做怎样的人。

师:大家真是慧眼识珠。成语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它浓缩着先人伟大的智慧与教诲。作为成语之乡的小代言人,你还知道哪些彰显了我们中华民族美好道德品质的成语吗?

【屏显】温成语,修德行——成语我知道

1:在学校我们应该孜孜不倦的学习。

2:在家里我们要尊老爱幼。

3:待人接物要真心实意。

4:一言九鼎,史记中记载赵国的平原君说话非常有分量,这个成语现在的意思是讲我们做人做事要诚信。

5:我也知道一个和平原君有关的成语,毛遂自荐,讲的是平原君门下的毛遂自告奋勇去楚国求兵解围,我们也要像毛遂那样勇敢自信。

6:大家不要忘了咱们邯郸著名的回车巷的故事,负荆请罪,廉颇知错就改,我觉得他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毫不逊色于蔺相如。

师:同学们发言精彩极了,而且大家彼此之间能够洗耳恭听,颇有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之风。廉颇可是战国的四大名将啊,你觉得他为什么能够屈尊请罪呢?

1:他知道自己与蔺相如争功不对,是个诚实的人,所以去请罪。

2:蔺相如回避廉颇,不与他争,因为他俩起争端,秦国就会趁虚而入了,蔺相如给他做了榜样。

师:两位同学从负荆请罪的成语中领悟了很深刻的道理,廉颇蔺相如最终都舍弃小我,从大局考虑,因为他们心中有国家,这就是我们中华文化中伟大的家国情怀。

生:我们去参观晋察冀烈士陵园瞻仰时,听了烈士们英勇牺牲的事迹,也深深感受到了这样的家国情怀。

师:是的,你说得太好了。正因为我们的家国文化传承的强大基因,才使得中华文明绵亘五千年,成为央央礼仪之邦。

习太极,怡身心

师:在悠久的中华文化中,有一项我们每天都接触到的传统文化项目,你猜是什么?

1:太极拳。

2:这是我们学校的特色文化。

师:是的,太极文化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它的“天人合一”理念,阴阳互动的思维方式,塑造着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

【小组展示】

我们班的“太极文化”小组,特别深入地研究了“24式简化太极拳”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们研究成果发布会吧。

研究一组:我们小组主要从太极拳姿势进行研究。我们发现“24式简化太极拳”的起势、搂膝拗步、海底针等姿势,是特有的屈膝动作,太极所有动作都没有笔直站立,有的需要屈膝,有的需要弓步,有的还需要蹲身,在这些姿势中蕴含了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正如成语“雅量容人”“屈己尊人”一样,是谦卑的优良品质。

研究二组:我们小组从太极动作角度进行研究。我们发现,太极动作是连贯性的,前一个动作顺势会产生下一个动作,一套太极拳打下来如行云流水,没有动作的断开。我们还发现,太极的动作又是互为对称统一的。例如左揽雀尾、右揽雀尾、右蹬脚、左蹬脚、左下势独立、右下势独立、左右穿梭,这些动作左右对称,对立统一。这与我们的“天人合一”的文化如出一辙,在太极文化的影响下,我们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虽然有时如左右矛盾,但终归能够找到相互理解的通道,建立融洽的关系。

研究三组:我们小组是三组,所以从数字方面进行了哲学探讨。我们发现,太极文化中,对“三”这个数字情有独钟。你看,野马分鬃有三次抱球姿势,搂膝拗步有三次“出步屈肘”和“弓步搂推”,云手也有三次。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三”呢?我们觉得这和数字“三”代表的哲学含义有关。三,是天地人三才的代表,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对于万物来说很重要,我们应该看到自己的价值,相信自己,肯定自己,因为在哲学意义上,我们这些万物平等,都生于三,最终归于道。

师:同学们的研究真是太精彩了!原来我们每天打太极拳,还有这么丰富的内涵,表演的同学也表现的很精彩,看来太极文化已经深深扎根在大家的心中,在我们的做事、做人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们。希望大家继续深入研究太极文化,发扬太极精神,推广太极,让更多人的身心得到滋养浸润。

懂礼仪,贵知行

师:每天清晨,当同学们迎着朝阳走进校园的时候,“崇德向学,知行育人”八字校训,提醒着每一位知行少年时时事事做到“知行合一”。让我们跟随“知行君”的脚步,体验身边的礼仪与美德。

【播放视频】《知行君的一天》第1场:入校时,主动接受体温检测、消毒,主动向老师问好,积极回答问题,帮助同学做卫生。

师:同学们,看了这个小视频,你对知行君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

1:我觉得知行君非常有礼貌,因为他主动向老师问好。这个我也能做到。

2:他接受体温检测、酒精消毒,遵守纪律,我们每天进校时都能做到。

师:大家观察的非常仔细,接受体温检测、严格执行“两点一线”,不仅是遵守疫情防控纪律的良好行为,更是体现了对生命敬畏的高尚品德。

3:他主动帮助同学做卫生,热爱劳动,乐于助人,我虽然每次都认真做值日,但是很少主动帮助他人,我应该向知行君学习。

4:老师,我有一个疑问,我看到他上课多次举手回答问题,这也是美德吗?

师:你真是善于思考的好同学,这个发现值得思考。我们来看这两段经典:

【屏显诵读】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

释义: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

释义:做人不讲礼,就不能生存;做事不讲礼,就没有成就;国家不讲礼,就不得安宁。

师:同学们,从经典中我们知道,一个具有美德的人,也一定是懂礼仪、有礼貌的人,知行君积极回答问题,是他尊敬老师课堂礼仪的表现。你还知道哪些课堂礼仪以及校内礼仪吗?

【屏显】请小组合作制作礼仪清单并分享。

1.课堂不规范行为清单

2.课堂礼仪清单

3.校园内不规范行为清单

4.校园内礼仪清单

师:通过分析清单,我们又重温了课堂和校园礼仪,大家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这也是优秀的个人品质。相信在这次分享后,我们都能成为讲礼仪、懂礼貌的知行君。

接下来知行君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播放视频】《知行君的一天》第2场:中午放学铃声一响,知行君恨不得一下子就飞回家里去,因为今天中午,全家人要为爷爷过生日。刚进家门,知行君就收到了妈妈的紧急任务:小君,你负责安排一下餐桌哦!

师:同学们,你能帮帮小君吗?

【方位图】请将知行君的家人安排到恰当的位置,并说一说理由。

1:我觉得爷爷作为寿星应该坐在最里面,因为我爷爷过生日的时候就坐在最里面。

2:奶奶年纪大,也应该坐在里面位置。

3:我常常挨着爷爷坐,所以在爸爸和爷爷之间。

师:同学们生活经验丰富,观察生活也非常仔细,大家提到的年龄辈分大的人和小孩坐在里面,这个“里”,是与门的位置“外”相对应的,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以“面朝房门为尊”,小孩子安排在里面也比较安全,体现了我们国家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师:安排好了座次,知行君帮助妈妈把美味佳肴端上餐桌,全家人坐在一起,尽享天伦之乐。同学们,你有没有在生活中观察到我们吃饭时的一些礼仪呢?

1:我知道小孩在餐桌上不能胡乱抢菜,那样不礼貌。

2:吃饭时嘴巴最好不要发出声音,因为我小时候吃饭时声音很大,妈妈总是提醒我。

3:我也是在妈妈的提醒下改掉了这个不好的习惯。

4:小孩在吃饭时说话也不好,不仅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不利于消化,而且嘴里嚼着东西说话也不礼貌。

师:这位同学真是博古通今,这正是孔子所说的“食不言寝不语”,同学们懂得的餐桌礼仪真不少,老师有一个疑问,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那就是在你家里,“吃饭”这件事是怎样开始的呢?

1:我没有注意过,大概是全家人都坐在餐桌前就开始吃了吧。

2:我家的习惯是,每次都是爸爸说“开动了”,我们就一起开吃。

3:我的奶奶住在我家,每次吃饭时,都是奶奶先开始吃,我和爸爸妈妈再开始吃。

师:听了同学们的讲述,看来开始“吃饭”这件事也真是一件不简单的事呢!你对刚才三个家庭的就餐习惯,有哪些自己的看法呢?

1:我觉得奶奶先开始比较好,因为这体现了对长辈的尊重。

2:我也认为是这样,我家只有爸爸妈妈和我,今天晚餐时,我想请爸爸妈妈先开始吃,我再开始。

师:真是不错的发现,一个人的美德,常常体现在一些小事和小细节上,就餐时,等待长辈先动筷子,就是尊敬长辈的体现。大家猜一猜知行君做到了吗?

生:一定是做到了,因为他非常有礼貌,也懂很多礼仪。

师:我相信你们猜的是对的。在疫情期间,知行君又学习了一项新的美德,看看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

【播放视频】知行君和爸爸妈妈在公园散步,去之前提醒爸爸妈妈戴口罩。在公园里,看到有人要把口罩扔到垃圾桶,知行君便提醒他要将口罩放到专用口罩回收垃圾桶,实行口罩垃圾分类管理。

1:废弃的口罩上有很多细菌病毒,随便扔掉会造成污染,别人接触了也很危险。

2:我们在学校里学习了口罩分类知识和垃圾分类知识,但是很多大人不知道正确的做法,我们要像知行君那样提醒他们。

师:同学们讲得很对,疫情期间,做好口罩分类回收,是对他人生命安全的负责任的表现,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防疫责任,是个人的良好道德,也是一种社会公德。

【小任务】知行君在小公园里发现废弃口罩回收的垃圾桶和普通的垃圾桶没有显著的区别,所以他特别想委托同学们,帮他设计一个废弃口罩垃圾桶的标识和处理废弃口罩的方法介绍,一起贴在垃圾桶上。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和团队精神,一起合作完成吧!

【展示】从设计理念、图案内容、特色等方面进行展示。

课堂小结: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传统文化中遨游,发现了其中承载的许多美德。这些美德令我们认识了自己,也指出了未来努力的方向。对于以后自己的品德修养,你有怎样的计划吗?

1:我想多读书,尤其多多研读传统经典,从中汲取更多的影响,成为更好的人。

2:我在家里还要再加强自律,不做被宠坏的小公主,尤其要讲究餐桌礼仪。

3:我也要像知行君那样,把废弃口罩回收的知识告诉身边更多的人,为我们尽快战胜疫情做出自己的贡献。

师:看到大家有如此深刻的认识,老师真是为你们高兴。相信大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习得更多的美德,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崇德向学、知行合一”的美德少年!期待你们更美好的明天!

六、研究成效

通过三年多的课题研究,农村小学阶段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有了明显提升,学校已呈现出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如今,大多数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在规范着他们的言行。广大学生树立了热爱祖国,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家乡不懈努力的美好愿景;在集体活动中,形成了团结互助、合作友好的良好风尚;在学校,养成了尊敬师长、关心同学、诚实守信、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和勤奋好学、刻苦努力的良好学习态度;在社会树立了遵守社会公德、善用礼貌用语、不讲粗话、热爱环境的文明生活方式;在家里,见到客人能主动打招呼、问好,与父母、长辈说话能做到彬彬有礼,举止文雅等良好的道德情操。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以传统国学经典、传统节日、邯郸文化、邯郸乡土文化为基点,开展"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农村小学阶段德育教育支撑点"系列活动。通过认真剖析其中蕴涵的道德伦理、精神气质、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并加以提炼、概括,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活动,让学生全体参与,进行规范道德行为,增强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高尚道德品质。通过全面、系统的德育活动的开展,逐步培养了学生优秀道德品质,凸显出了我们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有效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提高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1.传统文化和学校德育相融合,形成德育教育有效途径

1)传统经典成为德育教育的支撑点。

优秀传统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沉淀于历史长河,而又升华于现代社会,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通过开展“诵读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我传承”、“弘传统,诵经典”等活动,加强优秀文化熏陶,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同时将国学学习与语文、数学、道德与法制、科学、美术、音乐、综合实践等学科相结合,注重学科整合和渗透。各班制订了学习计划,在黑板上开辟一小块专栏,安排专人将每周(每天)的学习国学内容写在专栏上,语文教师负责检查落实。每天利用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诵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国学经典,鼓励学生利用路队、节假日坚持学习、每天诵读国学经典二十分钟。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爱,让诵读经典之风充满校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使之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支撑点。读经诵典,培育心灵,吸取营养,开发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奠定终生发展的基础,营造儒雅高洁的校园文化。

2)优秀的唐诗宋词提升了学生的高尚人文情怀。

中华上下五千年,祖先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璀璨的诗词名句。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华优秀文化精髓的体现,名言警句又是祖先智慧的结晶。它们韵律工整,言辞优美,寓意深刻,给人以启迪。在德育工作中巧用古诗词和名言警句,不仅能让学生继承中国的文化瑰宝,而且在教育效果上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满招损,谦受益。”、“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等,这些古诗词名句内在蕴藏的美,打开了学生的心扉,激发了心灵的共鸣,进一步提升了学生自身的道德素养。

学校通过“诗词大会”、“诗词演讲比赛”、“我是诗词小达人”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既增加了同学们的兴趣,又使学生明白诗词蕴含的教育意义。让学生徜徉在古人创设的氛围中,感知美,鉴赏美,不但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心性和人文情怀,而且调动了学生求知的乐趣,提高了德育教育效果。

2.传统节日和学校德育相融合,增强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如“春节”、“元宵节”蕴含着道德礼仪、价值观念和民族文化;“清明节”传承着感恩和缅怀;“端午节”弘扬着着爱国和忠贞;“重阳节”倡导着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中秋节”引导着向善、向美、和谐、美好、团结,这些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具有它独特的德育价值。

学校根据每个传统节日的特点,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春节习俗我传承”、“团团圆圆过元宵”、“温情端午,粽享未来”、“清明时节,缅怀先烈”、“重阳助老”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体验,在教育中增长知识,在节日中丰富情感,在实践中养成品德。

3.邯郸文化与学校德育相融合,凝练出爱国教育支点

邯郸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成语典故之乡”,在邯郸悠久历史的进程中,孕育并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这是先人留给我们后代子孙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邯郸文化留下了多达1500余条成语典故,其中负荆请罪、黄粱美梦、邯郸学步、胡服骑射、完璧归赵、毛遂自荐、纸上谈兵等,均映射出邯郸文化底蕴的厚重。邯郸也有许多因历史成语典故而得名的文物古迹,比如学步桥、回车巷、吕仙祠、廉颇墓、毛遂墓等,都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校开展了“邯郸文化伴我行”、“邯郸成语我知道”“传承古赵文华,续写爱国情怀”等活动,使学生不仅感受到邯郸文化的博大精深,还激发了学生民族自信心和历史责任感。学校利用晨读时间为学生讲解邯郸历史上出现的文化名人、名臣功相、文化成就,使学生积累了深厚的文化潜能。以史为鉴,以贤为师,以圣为模,这对于启迪学生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积极为振兴中华而勤奋读书,具有重要意义。

4.邯郸乡土文化和学校德育相融合,提炼出有效教育模式

邯郸乡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德育价值,他是老百姓衣食住行和日常生活凝结出来的行为规范和言行准则,他潜移默化着影响着农村的孩子们,因此农村学校的德育教育和乡土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北张庄镇隐豹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彩布拧台”具今已有600年历史,它采用各色花布拧扎成具有很高艺术欣赏价值的玲珑多姿的仿古戏楼,其高超的技艺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艺术创造力;北张庄镇西孙庄村用荆条、铁丝的编织技艺;北张庄镇北张庄村的种子画技艺等等都蕴涵着浓厚的乡土文化。为培养农村孩子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北张庄学区利用学校这块教育阵地,组织力量定期开展乡土文化学习,让乡土文化教育走进学校课堂,以激励全体农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豪情壮志,牢固树立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人文理想。

七、最终成果

(一)《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农村小学阶段德育教育支撑点的探究》课题研究报告。(二)整理形成了《提升学生道德素养论文集》、《德育教育案例资源库》。(三)建立相应的德育交流平台。(四)形成具体的德育实施方案。

八、本课题研究的反思

农村小学阶段德育教育是一项漫长的工程,更是循序渐进的工作,本课题今后仍需要解决的问题:

1.如何提高家庭、社会的文明及道德素养程度,形成社会、家庭、学校的德育教育持续合力。

2.如何进行网络德育教育引导。网络改变了人的交流方式,它是一把“双刃剑”,给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3.如何使德育教育在实践环节中不脱节。德育教育偏重理论学习,而忽视了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作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先。面对目前农村德育教育的现状,我们期望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拓宽了本学区教师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渠道与途径,完善了评价的方法、内容、形式,进一步发挥了德育阵地对培养当代社会所需要的德才兼备型人才奠基作用,努力形成了在小学阶段提升学生德育素养的良好氛围。

在这里我代表课题组,向社会作出承诺,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创新,努力推广本课题制定的目标和任务,为德育教育增砖添瓦!

 

主要参考资料:

①2020年教育部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通知②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③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④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4]4号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社科[2014]3号⑦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⑧《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荀子《劝学篇》。⑨《唐诗》、《宋词》。⑩《邯郸文化志》《赵国史话》等。